读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法理学读书会总第5期总结

时间:2016-04-01作者:文章来源:新捕京3522com浏览:917

研讨书目:《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著,李常山译)

主持人:张翠梅

主报告:杨阳(2015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评论:刘炳兰(2014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黄瑞2014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参与老师:张翠梅(新捕京3522com新捕京3522com法学系教授)

          吴贵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系教授)

 

2016328日,法理学总第5期读书会在主楼314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读书会以“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研讨书目,由张翠梅老师主持,并荣幸地请到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系吴贵亨教授做嘉宾2015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董乔乔、杨阳,201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雷虹以及201320142015级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读书会。

主报告杨阳同学以人类之间不平等的渐进为线索,认为人类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理性的作用而产生私有制,并随着国家和法律制度对私有制的确立,渐渐由财富不平等转向身份不平等和政治社会的权势不平等。卢梭认为,这种不平等的加剧源于最初契约缔结的不正当性,遂在后续著作中建议引入民主机制,以对政治社会中的不平等做出矫正,主报告最后对卢梭道德论证的缺失提出了质疑。主评论刘炳兰同学则认为,主报告对卢梭思想进行梳理,缺乏自己的见解,文章张力不够,而且主报告认为卢梭思想缺少道德论证存在误读,实际上,卢梭所说的先于理性而存在的“自然感情”正是原始社会的道德。接着,刘炳兰从自然状态的真实性、偶然因素的合理性、私有制的根源性三个方面,对卢梭思想提出质疑和批判;并在批判的基础上,论述了自己所理解的不平等的生成逻辑,提出欲望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这需要建立有公信力的政府来进行社会规制,以解决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评论黄瑞同学同样认为主报告所说的卢梭道德论证缺失不实,卢梭在其著作《论科学与艺术》中对道德做了充足的论证。她指出人类有着自我完善的潜在能力,致使产生了私有制;而不平等的终极根源应归因于现代政治社会契约前提的非法性;最后,通过对自然状态下人性的阐述,呼吁大家警醒文明进程中现代人性的丢失,这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颇受启发。

  

张翠梅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了点评,指出三位同学都能够在自己的报告文本中有很鲜明的观点和自己独到的理解,尤其两名本科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准备充分、思路清晰,并表现出了较强的理论领悟能力。老师也认为主报告所说的卢梭思想中缺少道德论证是错误的理解,而两位主评论对主报告的质疑基本成立;点评过后,老师又开放出几个更加深入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这包括“如何看待自然状态观的真实性”、“私有制的出现是理性建构,欲望使然,人的自我完善能力所促成,还是如马克思所言,源于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更迭”、“私有制是否可欲”等,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同学们对研讨书目的理解和思考。

大家都积极踊跃地发言、参与讨论,同学们热情高涨,整个氛围充实而又愉悦。读书会圆满结束,同学们期待着下一次读书会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