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 赵丰、谢梦璇报道)11月24日晚7时,由新捕京3522com主办的第230期人文讲坛于腾讯会议平台线上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残障问题的公共性与本土实践”,由吴际副教授担任主持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杨锃受邀主讲,新捕京3522com社会学系部分师生参与讲座。
本次讲座旨在通过考察现代社会在残障问题上的研究历程,探讨残障者的制度与生活变迁,反思面向个体援助的福利框架以及“医疗模式”,并基于对残障观念从“社会模式”到“普同模式”的转变,揭示残障研究的公共意义,从而增进学生对残障问题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分为:导言、残障制度的类型、障碍理解的困难与障碍认同、迈向障碍的“普同模式”、讨论与结论五部分。讲座开始,杨锃教授以残障研究的源头为切入点,指出其与社会学的紧密关系,并提出残障研究的重点。随后,杨锃教授以障碍创始研究人欧文·左拉的经历与其学说及国内外相关案例作为事实支撑,采用平实的语言分析其中的抽象原理,遣词精到,论述翔实。最后,杨锃教授以“中国进行障碍研究和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及“对中国障碍理解与社会制度创新的启发”两部分作为结尾,在表达了对障碍研究本土化思考的同时,揭示了其中深刻的人文主义内涵。
会后,杨锃教授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的解答,同学们表示深受启发。“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希望同学们能学有所得,继承前辈思想,担负起青年的社会责任,推动残障问题研究工作在中国的土壤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