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中心记者团记者 赵丰、吴雨菲报道)法律作为现代社会须臾不可缺少的调节器与稳定器,为树立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不竭动力。同时,普法宣传教育也是新捕京3522com新捕京3522com近年来一直坚持的基础工作。正值“学习雷锋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事业。3月2日晚6时30分,新捕京3522com团委与哈尔滨市道外区团委合作,为哈尔滨市第二十七中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线上普法讲座,由新捕京3522com团委书记李瑶、法学系青年教师陈斌和新捕京3522com学生孔天慧、梁牧民、欧宇翀组成的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以《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宣传重点,利用案例剖析、影视案件分享等形式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普法宣讲。
活动伊始,陈斌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宪法及修正案的更新发展历程,强调了宪法在我国法律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并结合自身所办理案件向大家具体阐述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例如,在2019年家庭聚会酒驾案件中,当事人身为公职人员,却抱有侥幸心理、醉酒后驾车,涉嫌危险驾驶罪。由于2011年醉酒驾驶已由行政处罚转为刑法,当事人被拘役两个月,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2020年,一中年男子酒后在意识不清醒的情况下驾车至交警大队“投案自首”,向警员声称意图体验狱中生活。虽然当事人在酒醒后十分后悔,但他的严重危险驾驶行为已经构成危险驾驶罪,加之挑战法律权威、寻衅滋事,他面临的无疑是法律的严惩。陈斌老师以平实的语言和生活中鲜活的例子向大家展示了“法到用时”也是“方恨少”这一事实,而作为青少年一代,中学生们更要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树立起牢固的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观念。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上升态势,许多青少年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难以抉择,容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向青少年学生普及关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案必不可被忽视。接下来,法学专业学生欧宇翀从法律简介、什么是未成年不良行为、学校可以采取的管理教育措施、相关案例四个部分为大家解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他在列举未成年人寻衅滋事案件时劝诫中学生们适度娱乐、珍惜时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地远离不良场合。学校也要根据本法规定履行义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加强管理教育,最终发挥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合力呵护祖国未来的花朵。
接下来,法学专业学生梁牧民为大家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他以电影《少年的你》为切入点,详细解析相关内容。例如,剧中陈念遭到魏莱等人的校园霸凌,在警方介入后,证据的收集多集中在身体的损伤、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证词上。由于“欺凌”和“打闹”边界的模糊,虽然魏等施暴者受到了停课处置,但也只能保证陈在校园里是安全的,也就为后来陈在校外路上与魏再次产生肢体冲突埋下伏笔。梁牧民认为,剧中的欺凌者、监护人和学校均负有一定责任,欺凌者涉嫌侮辱罪,监护人具有监护的义务,监护不力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而教师具有履行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这三方人员都难辞其咎。“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剧末尾字幕中向大家展示了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政策法规,如《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些指导意见及法案的相继颁布也为我们指明了应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光明走向,也提醒着我们,校园欺凌不止于学校,只有当家庭、社会、法律及你我他,每一个人都贡献力量,我们才能保护少年、保护世界。
活动临近尾声,哈二十七中的同学及家长们也纷纷提出各自关切的问题,志愿队的老师及同学为他们做了详尽的解答。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了解法律才能将这看似与我们遥远的“重器”转化为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的良性运转。
普法活动好似春风化雨,任重而道远,尽管我们每个人、每支队伍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有这点点春雨的降落,那些可能永远寸草不生的荒原将会迎来难得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