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捕京3522com法学系“云分享”活动季开幕暨“首信杯”全国行政法鉴定式案例研习大赛讲座

时间:2022-10-25作者:文章来源:新捕京3522com浏览:896

(杨传勇 赵丰报道)2022年10月19日下午新捕京3522com法学系于线上举办了“云分享”活动季开幕式暨“首信杯”全国行政法鉴定式案例研习大赛讲座学院党委书记崔法学系党支部书记基层学组织负责人刘沫茹法学系讲师关健出席开幕仪式,2019级法学生梁牧民就“首信杯”全国行政法鉴定式案例研习大赛相关内容进行经验分享。本次讲座由2020级法学生韩一公主持法学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参加讲座

在开幕式环节,刘沫茹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和组织者,向同学们介绍了举办本次“云分享”活动季的初衷,希望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延续法学专业“优秀学生和校友分享经验与方法”这一优良传统刘沫茹老师总结了“云分享”活动的四个特点系列活动由法学系教工党支部牵头促进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积极回应学生在学习、科创、就业等方面信息需求依托线上方式整合优质资源为学生答疑解惑精神传承这也是“云分享”活动最重要的目的许多同学从曾经受益者变成了现在的分享者,而现在的听众在未来也可能成为分享的主角这种互帮互助、资源共享的交流,将会促进法学专业优良学风、团结互助的精神一届届传递下去。

书记为“云分享”活动季致开幕辞。他讲道,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法学系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卓有成效开展了诸如法考选调、保研和考研等经验的分享以及读书交流、支部共建等活动,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云分享”活动季,是法学党支部几年来工作方法和卓越经验不断凝炼的成果,也由此打造出了法学党支部的品牌和特色顺应了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趋势并具有新颖性和广泛参与性“云分享”活动季的开展,秉承“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互联网+经验分享”的模式赋能法学教育,为学生提供最需要的学习、科创、就业等方面交流分享的平台,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突破。法学系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一直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模式,为培养高质量法学专业人才作出了显著贡献

书记对学生们也寄予了厚望。他说,在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希望广大同学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讲座了解更多方法和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法学思维与专业能力勉励同学们在新时代谱写出更加精彩的青春之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最后崔彬书记代表人文学院对法学系“云分享”活动季的举办表示了热烈祝贺并宣布,法学系“云分享”活动季正式开幕 

云分享活动季的第一次活动,围绕第二届“首信杯”鉴定式案例研习大赛展开本次大赛由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所主办,旨在通过运用鉴定式研习方法,要求学生将所学抽象理论应用于具体案件,有助于训练其基于中立立场对不同法律观点进行讨论和评价的能力,促进鉴定式案例教学在我国行政法学科内的交流和发展。梁牧民同学是新捕京3522com新捕京3522com2019级法学本科生现已保研至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行政法方向他曾参加第二届“首信杯”大赛,以案例分析报告第四的成绩进入面试答辩并最终以总成绩第六名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梁牧民同学在讲座上分享了他在“首信杯”大赛中的赛前准备案例分析的具体方法以及个人对于本场比赛的反思之后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他对于大学生活中参加科创活动与学习并重的经验,指出了学校对口比赛对于保研的重要性并向同学们推荐了相关赛事最后他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迄今为止参加的从校级、省级到全国的一系列科创比赛强调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并通过各种比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梁牧民同学认为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时间是足够充裕的在平衡好学业和各类科创比赛的基础上,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比赛、充分锻炼自己,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次活动季响应时代号召与国家政策围绕着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进行展开不仅以线上模式打破了经验交流的时空局限更是为“新老”学生构建了一条便捷稳定专业的纽带活动整合了校内校外的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足够专业和精确的指导回应了学生们所关注的保研考研就业等问题大学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科创比赛对于同学们能力水平的提高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科创比赛能增强学生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法学党支部此次举办的“云分享”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科创经验并激发了许多同学参加科创比赛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学院法学系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活动季的专题讲座将陆续开展,创新创业赛事、考公、考研、法考、选调等丰富多彩的经验分享,是对同学们当前各类迫切需求的积极回应,相信同学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关注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这次的活动季吸纳前行者的宝贵经验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加更多动能成为时代与民族所召唤的新时代青年